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
  《蒙娜麗莎的微笑》可能是達·芬奇母親的畫像。(圖片來源網絡)
  參考消息網12月2日報道 英媒稱,根據意大利史學家暨小說家帕拉蒂科,達芬奇生母就是曠世名畫《蒙娜麗莎》的畫中人,而她有可能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奴隸。
  臺灣“中央社”12月1日援引英國《每日郵報》報道稱,帕拉蒂科過去20年在香港生活及工作,研究其祖國與中國過去500年來的關聯。
  帕拉蒂科表示,他在兩年研究期間發現的文件,找出達芬奇與遠東地區之間的關聯,並構成其預定明年出版的最新著作《列奧納多·達·芬奇:迷失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中國學者》的論述基礎。
  帕拉蒂科對香港《南華早報》表示:“達芬奇父親的1個富有客戶,擁有1名叫做凱特裡娜的奴隸。1452年達芬奇出世之後,她即從文獻上消失。她從此不再於當地工作。”
  帕拉蒂科說,根據部分史料,達芬奇的生母據信名字就叫凱特裡娜,是當地的佃農。
  但帕拉蒂科的新書指稱,最有可能的情況是,達芬奇的母親是奴隸。
  為了支撐他的理論,帕拉蒂科指出:文藝復興時期,意大利與西班牙等國充斥東方奴隸。
  他又表示,達芬奇的特定生活與工作面向顯示,他和東方世界有一種連結,如達芬奇左手寫字,從左寫到右;他吃素,這在當時並不常見;蒙娜麗莎可能是他母親的肖像,這點著名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1910年已提過;蒙娜麗莎畫作背景是中國的景觀,甚至她的長相看起來都像中國人。
  帕拉蒂科說,他相信解開謎題的唯一途徑,是採集達芬奇在佛羅倫斯部分親戚的DNA作比對。
  
  【延伸閱讀】外媒:研究認為《蒙娜麗莎》或是史上首幅3D畫
  參考消息網5月5日報道 達·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全才巨匠,除了藝術,他還涉獵解剖學、地質學、植物學、製圖學、數學和文學等等。他不僅因《最後的晚餐》和《維特魯威人》等名畫而備受稱贊,還因在樂器設計、水力學、機關炮設計以及飛行器設計方面的才能而載譽世界。
  因此,說達·芬奇創造了歷史上第一幅3D圖像,或許不會有問題。
  據美國《赫芬頓郵報》網站5月3日報道,德國研究人員克勞斯-克裡斯蒂安·卡本和薇拉·赫斯林格,在研究達·芬奇名畫《蒙娜麗莎》的報告中提出了上述說法。兩位研究人員對巴黎盧浮宮內的《蒙娜麗莎》畫作和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內展出的另外一個版本的《蒙娜麗莎》進行了深度分析,得出結論說這兩幅畫作合併可能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幅立體圖像,換句話說,可能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第一幅3D圖像。
  卡本和赫斯林格將盧浮宮內的《蒙娜麗莎》和普拉多博物館內的畫像進行了併排對比。他們稱兩幅畫作之間有一點點視覺偏移,這就意味著它們是從不同的角度創作而成的。普拉多博物館內的翻版畫作2012年公之於眾,它有可能是達·芬奇自己完成的,也有可能是他的一個學生繪製的。
  卡本在寫給《生命科學》雜誌的電子郵件中說:“當我最初把兩幅畫作併排對比時,我明顯發現它們在視覺上有著細微但明顯的差異。”
  他寫道,對比發現,畫家創作普拉多博物館內的《蒙娜麗莎》時,角度明顯更偏左。
  兩位研究人員決定計算畫家創作這兩幅畫時的位置,結果發現水平差距約為2.7英寸,碰巧非常接近人的雙眼之間的平均距離。
  他們於是做出了達·芬奇創造了3D畫像的假說。
  卡本和赫斯林格推測,畫家創作盧浮宮版《蒙娜麗莎》和創作普拉多博物館版本時的兩種角度,可以生成一幅3D畫像。當這兩幅畫作相互覆蓋時,你就會看到一個立體的3D效果。
  (2014-05-05 10:30:00)
  
  【延伸閱讀】美媒:真正的蒙娜麗莎已滿535歲了
  
 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
  資料圖片:2006年8月19日,一名參觀者在用手機拍攝達·芬奇的代表作《蒙娜麗莎》的複製品。當日,達·芬奇藝術與科學發明展在天津博物館開幕。新華社記者楊宗友攝
  參考消息網6月17日報道 美國《赫芬頓郵報》網站6月16日發表題為《真正的蒙娜麗莎已滿535歲了》的文章,作者為黛安娜·黑爾斯。文章稱,沒有街道以她的名字命名。沒有門牌標識她的住址。雖然她的神秘微笑打動了無數人,但達·芬奇名作《蒙娜麗莎》的原型、出生於1479年6月15日的麗莎·蓋拉爾迪尼在自己的家鄉幾乎沒有任何蹤跡可循。經曆數個世紀的湮沒之後,佛羅倫薩計劃6月舉辦節日,為這位最廣為人知的佛羅倫薩女子慶祝535歲生日。但是這位人人認識卻無人瞭解的女子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?
  文章稱,蒙娜(蒙娜在意大利語中是女士的意思)麗莎·蓋拉爾迪尼來自一支古老的托斯卡納騎士家族,該家族曾統治著基安蒂地區大片土地,後在佛羅倫薩定居。這一家族是最富有、最好戰的封建軍閥之一,而他們的暴烈脾氣更是鼎鼎有名。
  到麗莎出生時,蓋拉爾迪尼家族的榮光已經黯淡。麗莎的第一個家是工人階級聚居的骯髒街區里一個羊毛店改建的,後來麗莎的祖父母在佛羅倫薩皇帝黨路租了幾間房子,和著名畫家達·芬奇的父親的住處只有幾步之遙。
  15歲時,麗莎嫁給了一個鰥居的絲綢商人弗朗切斯科·德爾焦孔多,丈夫的年紀幾乎是她的兩倍。德爾焦孔多是一個野心勃勃、貪得無厭的人,他橫掃佛羅倫薩,唯利是圖。只有一個人能平息他暴躁的脾氣:這位女子是他長子的繼母,之後又為他生育了6個孩子。
  文章說,蒙娜麗莎的人生經歷了佛羅倫薩歷史上最騷亂的時期——戰爭、反叛、侵略和圍困幾十年延綿不斷——但這也是世界上藝術創造最勃發的時期。而在璀璨如星的藝術家長河中,光芒最耀眼的便是萊昂納多·達·芬奇。達·芬奇於1503年前後開始創作麗莎的肖像畫。
  為什麼這位舉世公認的文藝復興天才拒絕了更顯赫的委托、偏偏選擇這位24歲的佛羅倫薩女子做自己的模特呢?細細研究過麗莎的個人歷史後,作者認為,這位擁有過人洞察力的大師發現了麗莎的特別之處,也許就是蓋拉爾迪尼家族那種不屈的精神吸引了他。達·芬奇此後一直把麗莎的畫像帶在身邊,在畫像上傾註了自己所有的繪畫技巧和人生感悟。
  1506年達·芬奇應召到米蘭完成一幅爭議已久的作品時,麗莎的家族正遭受個人危機和政治巨變的打擊。麗莎的第六個孩子焦孔多出生僅一個月便夭折了;她的妹妹因為沒有嫁妝而被迫進入了修道院,被人指控和當地男青年在深夜聚會,行“淫穢之事”;她的女兒卡米拉12歲時來到修道院,19歲時便去世了。
  麗莎不安分的丈夫則兩次面臨著放高利貸的指控,並以梅迪奇家族同情者的罪名而短暫地受到關押,不過後來這個家族再次執掌權勢後他也隨之東山再起。弗朗切斯科·德爾焦孔多73歲去世前,安排他“品格高貴”的妻子與他們的兒子皮耶羅生活在一起。
  然而,麗莎來到了最小的女兒瑪麗埃塔所在的聖奧爾索拉修道院。1542年63歲去世時,她不顧丈夫的囑托,選擇在修道院中長眠而不是安葬在家族的墓地。法醫們希望能從不久前在該修道院出土的幾具屍骨中找到她的遺骸。
  達·芬奇最後一位保護人、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把這幅作品放在楓丹白露宮奢華的盥洗室內。路易十四後來把“她”請到了凡爾賽宮。被《蒙娜麗莎》傾倒的拿破侖一直把這幅畫作安放在他杜伊勒里的卧室內。在盧浮宮展出兩個世紀後,這幅畫仍然是人們詩歌、劇作、歌曲靈感的來源,對它的複製、模仿更是數不勝數。這是為什麼呢?
  文章認為,達·芬奇的這幅名作不但在透視、比例和光學上取得了突破,進行了藝術的革新,而且他獨特的漸變技法也為麗莎·蓋拉爾迪尼的這幅肖像註入了生氣。在她的眼神中、尤其是她的微笑中,人們能夠看到、感受到一個真正的女人的靈魂。而我們對她瞭解越多,這位自豪的佛羅倫薩女子、女兒、妻子、母親和藝術家的繆斯就越令我們著迷。(編譯/胡溦供)
  (2014-06-17 17:49:00)
  
  【延伸閱讀】CNN:意大利團隊或確定《蒙娜麗莎》真實身份
  
  達芬奇著名畫作《蒙娜麗莎》,由法國巴黎盧浮宮收藏。
 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
  中新網11月20日電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(CNN)報道,意大利研究團隊日前從佛羅倫薩一個家庭地窖中挖掘出了三具遺體,這一發現將有助於進一步確定達芬奇著名畫作《蒙娜麗莎》中模特的真實原型,或許就是佛羅倫薩絲綢商人弗朗西斯科•喬孔達的第二任妻子麗莎•格拉迪尼(Lisa Gherardini)。
  佛羅倫薩當局聲稱,此次挖掘出的遺體分別是喬孔達、其與格拉迪尼之子皮埃羅以及格拉迪尼的繼子巴特魯姆 ,他們都被埋葬在家族地窖中。
  去年意大利考古學家希爾瓦諾•文塞提(Silvano Vinceti)教授所領導的團隊從佛羅倫薩聖厄休拉修道院遺址挖掘出了8具女性遺體,此地被認為是格拉迪尼的墓葬所在。科學家們通過比對,證實其中三具遺體與格拉迪尼的死亡年齡大致相同。文塞提表示,如果此次挖掘出的喬孔達家族DNA能與其中一具女性遺體匹配上,就能確定這是格拉迪尼無疑。
  一旦確定這是格拉迪尼的遺骨,便能通過提取DNA重建此人的輪廓面容,從而與達芬奇名畫中的女人形象進行對比。文塞提教授表示,重建的誤差大概只有2-8%,而格拉迪尼很有可能是在20多歲時為達芬奇“當模特”。
  文塞提表示,他很確定達芬奇是“被安排”為格拉迪尼作畫像的,應該不知道這名女子的身份。對《蒙娜麗薩》的研究顯示,達芬奇本意並不是畫那個玄妙的、譏諷、揶揄、難以捉摸的微笑,他只是畫出了一個陰沉、哀傷的女人。
  訂閱2014年《參考消息》贏取iPad大獎,立返手機充值卡。>>
  (2013-11-20 08:45:00)
  
  【延伸閱讀】臺灣舉辦達芬奇特展 裸體版蒙娜麗莎首曝光(圖)圖片來源:臺灣TVBS網站
  中新網7月17日電 蒙娜麗莎也出現裸體版嗎?據臺灣TVBS網站報道,高雄市美術館7月20日起即將舉辦一場“蒙娜麗莎500年─達芬奇傳奇”特展,其中最重要的亮點,也就是首度曝光的“裸體蒙娜麗莎”,已經運抵臺灣。
  裸體蒙娜麗莎,又稱為裸體喬孔達,是達芬奇弟子薩萊的名作,這是首度曝光,這幅名作17日已經運抵高雄開箱。
  另外,還有16世紀畫家與達達巨斤杜象重新詮釋蒙娜麗莎的代表作品“著裝的喬孔達”,以及“喬孔德LHOOQ”等經典作品,都會在達芬奇傳奇特展中展出,從7月20日起一連3個月。
  (2013-07-17 10:39:13)
  
  畫作《艾爾沃斯·蒙娜麗莎》(左)被認為是年輕版的《蒙娜麗莎》(右) 《蒙娜麗莎》還有年輕版 專家證實為達·芬奇真跡
 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
  【延伸閱讀】 《蒙娜麗莎》還有年輕版 專家證實為達·芬奇真跡
  據英國《每日郵報》網站2月13日報道,300多年來,傳世名畫《蒙娜麗莎》一直收藏於法國巴黎盧浮宮,被視為藝術大師達·芬奇獨一無二的畫作。不過最近的研究表明,去年公開亮相的畫作《艾爾??沃斯·蒙娜麗莎》同樣出自達·芬奇,而且其創作時間遠遠早於《蒙娜麗莎》。
  《艾爾沃斯·蒙娜麗莎》畫中人面色清新紅潤,不沾歲月痕跡,有著與蒙娜麗莎非常相似的長相、服飾、手勢和神秘笑容,只是更為年輕。相比之下,《蒙娜麗莎》“本尊”則略顯晦暗,《艾爾沃斯·蒙娜麗莎》因此被稱為年輕版《蒙娜麗莎》。
  1913年,住在倫敦艾爾沃斯的收藏家休·布萊克購買了此畫,畫作因此得名《艾爾沃斯·蒙娜麗莎》。1936年休去世後,畫作由姐姐簡·布萊克繼承。1947年,簡去世,美國收藏家亨利·普利策購得此畫,並留給女友。
  經數度轉手,如今畫作的所有者是一家瑞士財團,它在銀行金庫里獃了40年才得以“重見天日”,於去年在日內瓦亮相。位於瑞士蘇黎世的蒙娜麗莎基金會副總裁大衛·費爾德曼稱,畫作公開亮相後,他聯繫到意大利幾何學家阿方索·魯比諾。魯比諾結合達·芬奇的另一幅作品《維特魯威人》的幾何形狀做了擴展研究之後,發現《艾爾沃斯·蒙娜麗莎》的幾何構圖與達·芬奇描繪人形所慣用的比例相匹配,絕對是達·芬奇的真跡。
  
  
  最新研究表明,兩幅《蒙娜麗莎》都符合達·芬奇的繪畫手法
 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
  達·芬奇將許多人體和古建築的幾何原理用在了自己的畫作中,專家認為他在創作《蒙娜麗莎》時用到的技巧也用在了《艾爾沃斯·蒙娜麗莎》上。因此,在《艾爾沃斯·蒙娜麗莎》重見天日後,為了證明該畫作是《蒙娜麗莎》的年輕版本,魯比諾於是被請來用幾何學方法進行鑒定。
  業界許多人指出,之所以會有年輕版的《蒙娜麗莎》,是因為達·芬奇1506年離開意大利時,富商賈孔多委托達·芬奇為妻子麗莎·賈孔多所作的畫像還沒有完成。達·芬奇當時還是將畫作交付給了賈孔多,賈孔多也不得不接受了一幅未完成的作品。而盧浮宮的《蒙娜麗莎》很可能是達·芬奇於1516年在法國完成的。
  此外,一些專家此前還曾利用碳定年法對《艾爾沃斯·蒙娜麗莎》進行了測定,結果顯示這幅畫創作於15世紀。這也駁斥了業內一些人士所認為的這幅畫是《蒙娜麗莎》的複製品、創作於16世紀下半期的說法。
  
  達·芬奇的畫作《維特魯威人》被用來測試《艾爾沃斯·蒙娜麗莎》是否是年輕版本的《蒙娜麗莎》
 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
  (來源:中國日報網 信蓮 編輯:蔡東海)
  (2013-02-15 10:20:28)  (原標題:研究稱蒙娜麗莎是中國奴隸 背景是中國景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g22fgjb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